资讯内容 Content

血小板和急性冠脉综合征
作者:霍勇刘兆平 编辑:国际循环网 时间:2009/3/18 16:42:00    加入收藏
 标签:  关键字:霍勇 刘兆平 急性冠脉综合征 

霍勇  刘兆平
北京大学第一医院

一、急性冠脉综合征:疾病负荷和风险

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(acute myocardial syndrome, ACS)是有着相同病生理基础的多种不同临床情况的总和。其疾病负荷大约为234例/100,000人•年,其中54%表现为心肌梗死,17%为不稳定型心绞痛,而29%发生心脏性猝死。ACS的问题不仅仅在于其发病率,更重要的是其引起的严重临床结局。根据GRACE研究结果,从2000年到2005年5年间,尽管ACS的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都取得了长足进步,而且院内心衰或肺水肿的风险也确实逐年降低,但是6个月时的结局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。特别是通常被认为相对低危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,如无动态ECG改变,肌钙蛋白升高和心律失常或低血压等表现,在6个月随访时有2.2%的患者死亡,16.6%再次住院。其风险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。ACS的风险来自于不稳定斑块,而研究表明多数患者冠脉存在多处不稳定斑块,因此抑制斑块的炎症,稳定斑块对改善ACS预后具有重要意义。

二、血小板作为炎症细胞在ACS中的作用

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这种血管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中,通常认为血小板在斑块不稳定的情况下被激活,进而发生聚集等一系列反应导致局部血栓形成。事实上,血小板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细胞,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直至破裂的全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。血小板作为炎症细胞,通过P-Selectin、Mac-1等与其他炎症细胞发生广泛的相互作用。另外,在发生斑块破裂之后,血小板在局部被激活,并发生聚集,这些活化的血小板通过释放炎症因子(如5-HT、TXA2等)使斑块更加不稳定,并且促进粥样斑块进展。因此,血小板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防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靶点。抗血小板药物不仅仅起到防治血栓的作用,对于抑制斑块进展和斑块破裂可能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
三、抗血小板药物的新角色

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,通过强化抗血小板治疗、介入治疗等多种手段避免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非常重要。同样重要的是,特别是对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,抑制炎症过程、稳定斑块。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抗炎作用达到此目的,但是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一作用通常需要1-2年时间才能实现。而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协同作用,可以更有力地抑制炎症、稳定斑块。已有多项研究显示,应用氯吡格雷在数天至数周时间内即可抑制P-Selectin、MCP-1、MMP-9以及HsCRP的表达。而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时,抑制P-Selectin表达的作用更强。在动物模型中,通过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到同样的现象。这也许可以部分解释在CURE、CLARITY等研究中,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用早期即可使患者获益。Rioufol G.等人的研究进一步显示,氯吡格雷+ASA+他汀治疗ACS患者,随访22个月后IVUS检测, 50%斑块愈合,其余斑块也未出现进展。

注册
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 发表评论需登陆

点击排行 Top Hits

相关幻灯

相关视频

 
关于本站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站长邮箱 | 友情链接 | 版权申明

国际循环 版权所有  2008-2024 icirculation.com  All Rights Reserved